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
南阳汉文化学者徐文访谈:阅读是和先贤神交倾谈
广东省南阳商会 发表于:2023-5-16 20:45:0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028
徐文,南阳青年作家,文化学者,收藏家。现任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卧龙区作协副主席,南阳汉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尽管听不同的朋友聊起进入徐文书房的感受,但当一下子看到四室两厅的房间里满目都是藏书、古籍善本,连角角落落也充斥着古器物和各种拓片,记者还是感到了来自某种强大文化气场的震撼。
他说,阅读是在和往古前贤神交倾谈,是智慧的对话,可谓人生快事,但读书和行走也是一种辩证关系,通过对文化遗迹等实地走访踏勘,更能开拓眼目和胸中沟壑,使治学为文者不失大器局和博雅宏广的精神气象。
聊起或许有人会对他的嗜古、藏古不尽然理解,他微笑着说,雅斯贝斯有个概念,现代人的每一次提升,都来自于和古典世界的接触;我们现在院校里的学科过于细分,古代的教育则注重通业、通才的培育,博观约取,延伸触角,甚至像海绵一样去吸收精神养料,正是创立非常事功在学问上有卓越建树的根柢所在。
◆收集乡邦文献,探求南阳金石资源
在徐文众多的藏书中,其中南阳的地方史志文献占了很大一部分,《南阳地区志》、各县县志、文史资料齐全完备,《明南阳嘉靖府志校注》、《清乾隆新野县志校注》、《古裕州志》等在书柜上熠熠夺目,尤为珍贵的,是一批民间原始档案,记录着真实的史料,这都是他积年四处搜求的成果。他说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精神根系、文化根脉,梳理南阳的城邑史,最辉煌鼎盛的时期在汉代,所以也可以说南阳本土最核心的就是汉文化,其次是楚文化,现今大量的陶俑、陶狗、陶楼等明器,天禄、辟邪石兽,特别是数千块画像石、画像砖等汉文化遗存均是明证。聊起南阳的金石文化资源,他说首推武侯祠汉碑亭中的三通汉碑。《张景造土牛碑》于1958年出土,书法秀雅端正,和他收藏的民国《曹全碑》拓本属同一书风,《李孟初神祠碑》则以疏秀胜,他收藏的拓片乃民国所拓,《赵菿碑》虽残,却颇具楷隶韵致,已透六朝风神。
它如西汉郁平大尹刻石,许阿瞿墓志、杨官寺刻石、胡奴门、冠军城石柱题名,或浑厚苍古,或隶中带楷,朴拙自然,金石气十足。汉代以后,镇平中兴寺的西魏碑是南阳地区现存唯一的一通魏碑,元代重刻《汉桐柏淮源庙碑》,都值得摹学查考。他说有一次到内乡石堂山踏访,才知道这里的普济宫有一通元代《成吉思皇帝赐邱神仙手诏碣》,和电影《止杀令》中的情节一样,是成吉思汗派刘仲禄等人前往山东邀请丘处机赴大漠的诏书全文,是重要的历史史料。很多碑刻拓片,都是他跋山涉水,不顾风餐露宿访拓来的。
在他集藏的数百幅拓片中,汉画占了不小的比例。这些年他为弘扬和推介南阳汉画艺术不遗余力,多次在外省市办展,近期又在市区东方典藏美术馆成功举办了“道在金石——南阳首届碑拓汉画精品展”,还准备把汉画推出国门,在海外宣传南阳文化。谈到这一点,他说,由于大多数人认知上的隔膜,对拓片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所知甚少,而且我们的宣传力度也明显不到位。当他在沿海地区和南阳籍商界人士沟通的时候,他们居然惊呼不知道家乡还有这么美轮美奂的国粹。
◆景慕先贤辉光,倡导南阳治学精神
说起南阳的名宿先贤,他说正是这些中原文化的翘楚和津梁,引领了南阳严谨、朴素的学风。徐旭生对中国古代部族的“三分法”: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学界至今还在沿用,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张嘉谋集教育家和史志学家于一身,不仅对冯友兰、董作宾有提携、识拔之高谊,且是把南阳汉画整理出书的第一人,徐文收藏有他撰文的《南阳郭氏两贤母阡表》拓片,通高1.94米,宽1.22米,尽述南阳籍著名考古学家郭宝钧幼年的成长历程,尽显辛酸,另藏有他书丹的《儒学训导周凫山夫子德教碑》旧拓,南阳由来已久的崇文重教之风于此可见一斑。
最早发现并认识到南阳汉画像石重要价值的是甲骨学家董作宾,这位曾经的南阳旧城区老居民,被誉为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既钩沉索隐发现了“贞人”,又在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上作出卓著贡献,其《殷历谱》等学术著作把中国可征的信史向前推进了三百年。另一位对南阳汉画搜集、整理、刊行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学者孙文青,他访拓、编选的《南阳汉画像汇存》完整再现了草店汉墓全套的画像石资料,实属创举,当他亲自钤印、题有名款的民国旧拓《火鹿》等在西安出现时,徐文专程赶过去购买了回来,避免家乡的瑰宝流落散佚他乡。被称为“中国考古学家摇篮”的殷墟考古发掘,南阳人董作宾、郭宝钧、尹焕章、杨廷宾等多次主持和参与发掘任务,精研深耕,郁郁乎大成,为寻找丢失的年表解读商代文明作出了筚路蓝缕的开山之功。
南阳有着深厚丰盈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体精神儒释道在此地都有呈现,且出类拔萃,儒家有府文庙、县学、八大书院;佛教仅城区就有四大寺八大庵,六祖慧能所传的南宗能成为禅宗正统的主流,即和南阳的名僧神会、慧忠国师、天然禅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道家著名的有三观四宫,东晋麻衣子,宋元之际的丘处机,都和南阳有很深的渊源,尤其全国四大道教丛林之一的玄妙观更是闻名遐迩。所以这里成为人才的高发地带决非偶然。这批南阳本土走出来的学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嗜古、鉴古、释古,他们治学严谨,颇具清代乾嘉学派重考据的朴学之风,或精研史志,或有金石之好,以碑版、汉画石刻来证经补史,不辞辛劳,不计代价,这就是倡导实证精神,始终以传统文化为旨归,百折不挠的南阳治学精神。
◆撰写《南阳金石志》,呼吁广建民间博物馆
说起自己的家乡情结,他说每每在古代名碑拓片上发现“南阳”二字,就会觉得眼前蓦地一亮,久久注目之,生发出一些怀古的幽情,如颜真卿手书《唐西京千佛寺多宝塔碑文》,再如著名的《张黑女墓志》,不但记录着南阳白水村,出土地也在白河岸边。南阳汉画是伟大的艺术,放之世界文明史也熠熠生辉,也只有汉朝这样伟大的时代才能产生,南阳是探究研讨汉代文明绕不过去的文化重镇。
他说要利用工作之余,搜求访拓于南阳的古地旧址,完成撰写《南阳金石志》这个夙愿,这是前人所未涉足之业,也是为赓续乡邦史志作一些积极贡献。他的藏品民国拓本《曹全碑》比西安碑林的原碑多两个字,他的《胡奴门》汉画拓片现存世仅有三份,还有不少清代、民国拓片属于珍品、孤品,完全可以建一座民间博物馆。谈到这个话题,他说洛阳由于地方政府重视,已建成七八十家民间博物馆,这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极好的举措和载体,呼吁南阳也出台政策给予扶持,使历史文化名城实至名归,从而实现“大南阳”的跨越发展。
给英国威尔士汉学院院长介绍汉画
向韩国文化界朋友推介汉画
著名雕塑家钞氏兄弟到访书斋
本文转自南阳晨报记者 徐道胜
编辑发布:广东宛商融媒体中心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7253281507482062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2001-2021 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 https://www.zglggdyj.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豫ICP备20019006号 非经营性网站Powered byDiscuz!X3.5公安网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客服QQ:659106904@qq.com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