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说”具有神主牌位两本书是《汉晋春秋》和《水经注》。 本人运用历史地理学知识,已经证实今天的古隆中并非号曰隆中,号曰隆中只是个不存在的文化符号。本人已经把《汉晋春秋》从“襄阳说“神主牌位推翻。 《水经注》是对《水经》的注释,而《水经》上对汉水襄阳段和隆中错误记载,造成《水经注》一条黑道走到底,以讹传讹,让躬耕地问题更加混乱。 今天笔者通过对《水经》分析,抽茧剥丝,理清历史真相,找出躬耕地问题混乱的源头。通过对《水经》在汉水襄阳段和隆中错误记载的剖析,也让“襄阳说”第二块神主牌位轰然倒塌。 原创不易,是笔者多年无数心血换来的,本文稍长欢迎耐心阅读。 一,为什么说《水经》对襄阳段汉水河道和隆中记载有误?本文所说襄阳段汉水河道特指的是自山都东北开始到万山之间的汉水河道。 (一)为什么研究这段汉水? 因为历史记载的隆中处于这段河段,把这段河段弄清楚就解决了复杂的躬耕地问题。 (二)《水经》记载河道方向含糊吗? 《水经》记载河道流向并非含糊不清,不会笼统的说“大河向东流,天上星星参北斗”。 我们摘取《水经》对“河水”(黄河)的记述看看。东就是东,东北就是东北,东南就是东南,不会把东北和东南都笼统说成东。 水经片段
(三)《水经》记述的汉水襄阳段和隆中 我们通过下图看《水经》如何记载的。从山都到襄阳北只记载了两个地点,自山都东北开始“又东”到乐山北,“又东”经过隆中,然后就到了襄阳北。 这段记述始终没有向南和向东南,自山都东北开始一直向东,如何能到达今天古隆中? 再说汉水不可能自山都东北往邓城方向流。 也就是说《水经》对汉水襄阳段和隆中记载不符合事实。 也许有人会说,是作者粗心大意,把“东南”写成“东”,这是不可能的,前面已经说过,《水经》对河道流向记载是精确的。 小结:《水经》对汉水襄阳段和隆中记载是错误的。 《水经》记载和现实反差
(四)如果古隆中就是《水经》里的隆中 依据汉水实际河道和古隆中位置,《水经》正确写法是: 沔水过山都县东北,东南流,折向东北又东南流至乐山北,又东,径隆中,又东,至万山北折,入襄阳北。 由此看来,《水经》提到的隆中根本不是今天古隆中,《水经》提到的隆中要么是作者搞错了,要么是清代修订《水经》的夹带,这不得而知。 为什么《水经》不这样写? 二,《水经注》强化《水经》上述错误郦道元写《水经注》目的是对《水经》进一步完善,对错误纰漏会修正的。 为什么郦道元对如此明显的问题视而不见? 郦道元为北朝官员,他为写《水经注对北方能实地考察尽量做到实地考察,但他一生无法到达敌国南朝,他对南朝记载依靠的是查阅资料。《荆州图副志》《荆州记》是他引用最多的资料。他写三峡完全一字不漏抄袭《荆州记》关于三峡的原文。 有的人说《水经注》写的隆中在汉水以南啊?是不是郦道元写的隆中是今天的古隆中? 郦道元写汉水襄阳段时,脉络上大体按照《水经》说法,在《水经》基础上增加了内容,河水流向仍然是一路向东到乐山北,又东径隆中。 郦道元脑子中的沔水仍然是自山都东北往邓城方向,并非是实际的汉水河道 郦道元在《水经》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内容。 郦道元把《汉晋春秋》《蜀记》《荆州记》《荆州图副志》几本书叠加一起,得出了所谓的“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错误结论。 其中“长吟《梁父吟》”是引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 小结 《水经注》沿袭了《水经》的错误记载,又把《蜀记》“沔之阳隆中”和习凿齿的“号曰隆中”堆砌一起生出一个怪胎——襄阳西北二十里隆中。明朝光化年间,草庐毁朱见淑坟,襄阳西南古隆中诞生。 毁坟建草庐的铁证
《水经》对汉水襄阳段和隆中错误记载是躬耕地问题混乱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