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
《出师表》一言九鼎呈皇上,诸葛亮布衣躬耕在南阳
青铜月 发表于:2023-5-17 14:47:0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73
《出师表》一言九鼎呈皇上,诸葛亮布衣躬耕在南阳

丁小琪

诸葛亮的《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该表是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之前,上书后主刘禅的奏疏。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引经据典,多以四字句行文,规范严谨,一丝不苟。叙事、议论兼抒情,恳切又委婉地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诚挚地表达出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赤胆忠心。

《出师表》第六段第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说得清清楚楚。在刘备三顾茅庐以前,布衣时期的诸葛亮,躬耕生活于南阳。这个南阳,是《战国策》多次言及的南阳;是秦昭王三十五年设南阳郡的治所所在地宛县之南阳;是东汉皇帝刘秀在南阳起兵反莽的策源地南阳;是诸葛亮青年时期曾经躬读十年的南阳;是东汉的繁华陪都皇亲国戚聚居地南阳;更是《出师表》白纸黑字写着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无论南阳在谁的附近,她永远还叫南阳。享誉世界的智圣诸葛亮深谋远虑,处事严谨,他不可能在呈给皇帝的奏疏上错写他的躬耕地的。

以史为证鉴真伪。

南阳作为历史地名,最早见于《战国策》。《战国策· 秦策四》云:”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战国策》多次言及南阳。

《史记 · 秦纪》释曰:”居汉水之北,中国(古中原)之南,旧名阳地,故以为名。 张衡的《南都赋》云:陪京之南,居汉之阳。“

《史记 ·货殖列传·猗顿》赞曰:”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

楚庄王九年(前688年),楚灭申,置宛(古称苑)邑。赦王二十四年(前291年),秦取宛。四十三年(前272年),秦初置南阳郡,以宛邑为郡治所。作为历史地名,《大元一统志》云:”宛,春秋楚邑。亲昭襄王二十七年,使司马错攻楚,赦罪人迁至南阳。宛于秦始兼南阳之名。“由此可知,战国时的宛邑就已被称为”南阳“。

“南阳“的名字几千年来没变过。

既然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那么, 刘备三顾茅庐肯定也在南阳,他们二人的这次晤面史书所称的”草庐对“当然也发生在南阳了。”三顾茅庐“和”草庐对“本是同时发生的同一件事,你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不能把它掰成两半,让它发生在相距二三百的两个地方。

想颠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史实,除非你穿越到西晋,让陈寿帮你改成”隆中“。

研究诸葛亮,一定要从国家最原始的正史陈寿的《三国志》开始。那些所谓的演义、春秋之类的,都不能算真正意义的正史,疏漏颇多,考证不足,混进民间传说,水分太大,多被史学界诟病,不足为凭。

《诸葛亮传》五千余字,从头至尾根本找不到“隆中”二字。所谓“隆中对”,纯属后世的演义、春秋、野史之说。

一千多年来,大凡循规蹈矩、尊重史学正统的真正的史学家、学者和文人们都会尊重诸葛亮本人说的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丁小琪2019年11月10日 于南阳桃李居

《出师表》一言九鼎呈皇上,诸葛亮布衣躬耕在南阳

作者简介:丁小琪, 女,原名曹华,南阳人。从事教育工作。音乐教育和新闻学双本科学历。著名网络诗人。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入选“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新锐诗人”。有数百首诗文被多家报刊杂志转发。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爱情伸长了手》。文化随笔《金诗银典》即将出版。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5767441203763662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2001-2021 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 https://www.zglggdyj.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豫ICP备20019006号 非经营性网站Powered byDiscuz!X3.5公安网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客服QQ:659106904@qq.com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