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武侯祠的歇山顶建筑与襄阳武侯祠的硬山顶建筑有什么差别?
根据《卧龙岗志》记载,南阳武侯祠“诸葛亮殿,俗称大拜殿,重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殿阔15.5米,进深8.1米,单檐歇山顶,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之一。殿前为面五进三的‘卷棚’,又称‘献殿’,是旧时致祭诸葛亮时陈列祭品的地方。”
另据丁宝斋《隆中志》记载:“1973年又对武侯祠大殿进行了改建,后移两米多,抬高近一米……武侯祠为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除第三进为卷棚式外,其他都是单檐硬山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经千年,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明清时期,古建筑屋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有五种基本形式:硬山、悬山、歇山、庑殿和攒尖。(见附图1)
在这五种基本的屋顶形式中,庑殿顶地位最高,多用于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如故宫太和殿。
其次是歇山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位列第二。歇山顶四角轻盈翘起,气势非凡,有庑殿顶雄浑的气势,也有攒尖顶俏丽的风格。自明代以来,歇山式建筑日益高大,同时收山的尺度缩小、正脊的尺度加长,这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高峻凝重。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歇山顶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乾清门,妙应寺山门、智化寺智化殿为重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等级高于单檐庑殿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而单檐歇山顶低于单檐庑殿顶, 单檐歇山顶多用于重要的建筑。例如成都武侯祠的诸葛亮殿、勉县武侯祠的大殿、南阳武侯祠的诸葛亮殿、古柏亭等都是单檐歇山顶,明清时期,五品以上官吏住宅的正堂才能使用。(见附图2)
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也是古代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最后是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而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前后出坡出水,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因屋顶两端与山墙墙面齐平显得质朴坚硬,因而得名硬山。这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屋顶形式,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应用。如襄阳武侯祠,南阳武侯祠的三义殿,以及众多的姓氏祠堂等等。明清民居和宫殿中的两庑殿房多用硬山式屋顶。古隆中武侯祠的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封火山墙,也称马头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从外形看也颇具中国传统民间建筑风格。(见附图3)
另外,南阳武侯祠和襄阳武侯祠均有“卷棚”。卷棚为中国古建筑中圆脊的屋顶,其实是歇山、硬山、悬山式屋顶的一种变化型体,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很广。即将硬山,悬山或歇山顶之正脊作成圆弧形曲线,分别称为“卷棚硬山”、“卷棚悬山”或“卷棚歇山”。卷棚顶在单独使用时,多应用于拜殿、游廊、北方民居等。很明显,南阳武侯祠的“卷棚”是“卷棚歇山”,而襄阳武侯祠的“卷棚”则是“卷棚硬山”,两者在规制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见附图4)
在这里讨论南襄两地武侯祠的建筑形式并无贬低襄阳武侯祠的意思,只要是诚心祭祀先贤诸葛亮均无可指责。但勉县、成都、南阳武侯祠的诸葛亮大殿均为单檐歇山顶,地位明显高于襄阳武侯祠的硬山顶建筑也是一个基本事实,虽然层级不同,但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种自己看着不舒服就想“放一把火烧了”的怪异思维绝对是要不得的。
#诸葛亮# #出师表# #南阳头条# #南阳# #襄阳# #襄阳头条# #人民教育出版社##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成都武侯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