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随笔(247)G文件究竟是怎么认定诸葛亮躬耕地的?
G文件究竟是怎么认定诸葛亮躬耕地的?我们在与“襄阳说”学者进行诸葛亮躬耕地问题的论辩中,常常可以听到许多匪夷所思的论据,其中,历史研究所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结论”中就提道,“在1986年12月8日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文件中,亦明确指出襄阳为‘隆中诸葛亮故居’,而南阳则为‘武侯祠’,这对两处名胜地的内涵作了科学的表述”。“鉴于以上理由,论证会一致认定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而决不可能在今南阳”。
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学者”将这个观点演变成了恶毒攻击“南阳说”的依据。请看看这些言论:“我在网上多次说你们是骗子,是因为我手里握有GWY和我国史学界所作的诸葛亮躬耕地归属襄阳隆中的权威性结论。”“河南南阳武侯祠,早已是诸葛亮躬耕地的造假窝点,早已是游人涉足的是非之地,现在的南阳武侯祠是不能进的,进去了必然上当受骗,被忽悠!”“GWY认定隆中是躬耕地,与GWY唱反调的都是敌特分子”。(见附图2)
问题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学术问题了,所以,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这个因一个学术问题而将G牵扯进来的所谓社科院历史所的“结论”。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与南阳、襄阳文物有关的G文件有三个,其一是1986年12月8日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文件中,列举了南阳与襄阳的一些名胜古迹,其中南阳有“武侯祠”,襄阳有“诸葛亮故居”。认真看一下,文件明明讲的是“隆中诸葛亮故居”,怎么一转眼在“襄阳说”专家嘴里就变成了“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了?冒昧地问一下,这个“文件”里有哪一句话提到了“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在哪一句做了“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的权威结论?故居是躬耕地吗?诸葛亮故居多了,阳都、襄阳、宛县、新野、荆州、成都、勉县等等诸葛亮去过的地方应该都有诸葛亮故居,而躬耕地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诸葛亮自己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而南阳武侯祠则肯定是纪念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所建,和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一样,都是纪念诸葛亮在成都、勉县的活动而建,如果诸葛亮没有在南阳躬耕,那古人在南阳建武侯祠干什么?
涉及这个问题的第二个函是《……关于发布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这个文件里提到隆中的仅有“隆中风景名胜区”7个字,没有提“诸葛亮故居”,更没有什么“明确地指出襄樊市古隆中为诸葛亮躬耕地”的言论。什么是“风景区”大家一定不会不清楚吧?隆中风景区里那些吊桥、水泥建筑都是风景区的组成部分,这和是不是文物无关。试想,如果泥嘴镇那个汉江边违规的“卧龙古镇”不拆除的话,不也会成为一个几A级的风景区吧吗?
这几个文件中,分量最重的应该是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件。这个文件对南阳定位依旧是“南阳武侯祠”,对襄阳定位则改成是“襄阳古隆中”,其文物年代分别是“南阳武侯祠,元明清”,“襄阳古隆中,明清”。而不是前文所提的“襄阳诸葛亮故居”。看到这里,许多襄阳网友可能又要失望了,天天攻击元代才有“南阳武侯祠”,岂不知文件明确指出明代才有“襄阳古隆中”,比南阳武侯祠的文物年代整整少了一个朝代。何况“襄阳古隆中”只是一个地名,这里边包括隆中的所有文物遗存等。根据隆中现在文物状况,文件认定位于“襄阳古隆中”范围之内的明代文物只有襄简王墓和广德寺,其他文物碑刻和建筑都是清代后期的。隆中与诸葛亮有关的唯一明代的所谓“草庐碑”是后世私刻在襄简王陵的神道碑上的,是对明代文物的破坏,是造假的文物。而隆中标志性的文物“古隆中牌坊”是刻制于1893年,比蒋介石还年轻六岁。按规定,鸦片战争以前的文物属于古代文物,以后则是近代文物。如果不是打包,“古隆中牌坊”根本没有资格评定为国家重点。我们冒昧地在这里问一下,这个文件中的“南阳武侯祠”和“襄阳古隆中”的“科学表述”,能证明“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而决不可能在今南阳”吗?
所以,既然是文件,大家就好好学习,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横柴入灶。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f6ce8d2897640d69ab5c2f0890490a2~tplv-obj:3656:2447.image?_iz=97245&from=post&x-expires=1690502400&x-signature=2dFYp8Ee1LhuET5X60uBwjMo2d4%3D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b3519cdc70049b092ac9804acb6e070~tplv-obj:1080:2400.image?_iz=97245&from=post&x-expires=1690502400&x-signature=Jy%2FTcgQVQtrL8o9SuGe8Jio%2FGI0%3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