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耕地研究网

峰纪实 发表于 2023-5-17 14:13:26

为何诸葛亮无法统一天下,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be4c22375f64dfebd8a872c83b0703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8NQorB7dRbiEMhPl%2BeIDosSGBtw%3D
文 |峰纪实
编辑 | 峰纪实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著名已故古文学家高亨曾用诗词,热烈表达对于毛泽东学识渊博的敬仰之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b7dd11f19db474787ef58b89a215f8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o4x4akB3qo4RfID6nseIb5yMRK4%3D毛主席旧照
毛泽东学识成因

毛泽东能形成这样的学识与远见,除了天资的助力,很大程度上跟毛泽东终生手不释书有关。
也正因博古通今才能以史为鉴,使得毛泽东成为举世皆惊的政治家与军事家。
其中毛泽东尤为喜好阅读《资治通鉴》。
照看毛泽东的护士说,毛泽东在床边始终放着一册翻看到泛黄四处用胶带修补的《资治通鉴》。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0b5ab3e905240819764c91427148f0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2BsA0sqq3U2EnGhNX%2BVbtBiAhNhI%3D毛主席在阅读
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所著述,本身带有很强的封建性质,但毛泽东对此则是批判调笑地说:
“这部书我读了一十七遍,每读一次都获益匪浅。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我的观点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分析。”
此书中就有毛泽东最为津津乐道的人物,三国时期蜀汉武侯——诸葛亮。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6aa4ec826da4ee899ff3a2131e6df0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pVEiMmqmf1Je%2F3z7DRosNV9MTjc%3D诸葛亮画像
毛主席为何推崇诸葛亮

毛主席推崇诸葛亮,不单单是因为后世曾经赞誉他: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更因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
毛泽东曾经要求人们要学习诸葛亮的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又好又快地建设新中国。
诸葛亮对心中胆怯的老将黄忠用言语鼓动,促使他在定军山打败夏侯渊,1930年毛泽东就用在前线宣传上。
不过毛泽东批判地讲道:
“我们的战士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用不着激将法,但是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工作。”
其屯田的政策,毛泽东一直是赞誉有加,1955年元旦,主席在与王震将军讨论如何安置大量的部队退役人员时,就问题讲道:
“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中国古代就有屯垦制,管仲搞过,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治疗战争创伤,巩固边疆,应该是个好办法。”
诸葛亮在战场上发展新军备的案例,1962年2月就用上了,毛泽东在和南京炮兵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孔从洲,谈到飞速发展的军事理念与技术装备时,提起了诸葛亮的军事兵器突破性发展,说:
“我们祖先使用的武器中,弓弩是进攻兵器,后来发展出弩机,经过诸葛亮这么一搞,一次可以连发十只弩箭,征讨孟获时就用了这种为武器,可是孟获有藤甲军,让诸葛亮的弩机失效,诸葛亮一调查发现藤甲居然是用油侵泡的,于是点了把火把藤甲军全给烧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5cb96582df04a3a866d5453d5546da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255bPoLDWIKSpg5%2BPkznJ1HfSzE%3D87版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历史地位

诸葛亮身为一代名将,他的军事才能在历朝历代都得到诸多认可。诸葛亮病亡后,还让身为曹魏将领的司马懿感叹说,他不愧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给予极高的评价,还专门将诸葛亮供奉在武庙内,与张良,韩信等9位兵家享有同等的地位。
诸葛亮著述的《北伐》《北出》《南征》,在我国军事史上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更何况诸葛亮在军事技术革新上,也有极高的造诣,他改良的诸葛连弩,在后世的知名度,可谓是人尽皆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b515d7455774d7ea5396a56b677cae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fq5W%2BeCiiQwkYvZpoTMl7c8JbL4%3D诸葛亮剧照
但就是这样一名堪称全能的人,依然没有挽救,蜀汉灭亡的结局。对此,毛泽东直言了当地评价诸葛亮说:“他有3个欠缺!”
那么诸葛亮到底犯了哪几个欠缺?
毛泽东又有何解释?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5eae606c04c47ca9859a9c951c27d4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I1vI8CsEP0uv3fbQzBy5GB26QAw%3D诸葛亮画像
历史大背景

东汉末期各种天灾不断人祸不减,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发生猛烈变动的时期。
上层人士的昏聩腐朽,地方豪强倾轧割据,阶级矛盾愈演愈烈。最终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东汉一分为三,战乱长达百年,给当时的中华先民带来长久的苦难。
诸葛亮作为当时身居刘备匡扶汉室集团的一员,消灭各地割据军阀,实现全国统一,是他的一生的夙愿。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870960dfd1a48e182ae0523e49796a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wNibu%2FeDOVcVvgbIuJ9ApCI44IM%3D三国演义剧照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就拿出《隆中对》,早早就制定了如何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的计划。诸葛亮认为曹操在官渡之战消灭袁绍后,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对于北方领土的整合。
再加上曹操此时在许昌囚禁汉献帝,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势。若是只身抗曹,不过是自取灭亡,此时同样与曹操集团有着根本性矛盾的孙权势力,诸葛亮表示可以不用与他为敌。
他建议刘备主动联系孙权势力,确立连孙抗曹的基本战略,就算孙权不同意,曹操的势力的扩张,也会让孙权向着刘备靠拢。之后刘备确实也是按照这个步骤的行动的,成功在赤壁利用火攻大破曹操的铁索连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16c4b8bf0884a7a99ce8ffff55c14a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af%2BHnr0oWOHtf7TOOFa62txxRvY%3D三国演义剧照
甚至在孙权势力反应过来之前,趁机夺下了至关重要的荆州。诸葛亮之后借助荆州夺取四川的益州,完成对于蜀汉势力基本盘的建设。
为了稳固蜀汉的大后方安全,诸葛亮制定了内儒外法的政策。对内赏罚分明开源节流,分发土地广纳流民,极大地增强了蜀汉的经济与军事势力。对外则是广施专政,西打诸戎使其为姜维等人所用,南攻夷越收孟获忠心。这使得军事上,诸葛亮手中可以打的底牌越来越多,为之后蜀汉数次北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7f257efa6954c02beba3f1c77f88f8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n9IfxtcHL159mpvg7FKeJ6v1yl4%3D三国剧照
世事难料

不过天下大事风云变幻,诸葛亮当初预想的方向发展,却被一系列的意外所打乱。
东吴大胜之后,势力飞速增长,不过几年就开始屡犯荆州。
大家知道,后面就是关羽失察吕蒙的行动,从而痛失失荆州,刘备悲愤兴师讨伐孙吴,在夷陵被孙吴打败,蜀汉之前积累的家底亏输殆尽。诸葛亮的计划,此时可谓是彻底宣告破产,哪怕到诸葛亮过世,天下大势也未曾好转。
但诸葛亮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进行了数次对曹魏的北伐,虽然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但也证明了诸葛亮不忘初心的本质。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65e499cc9204db28c8924fd520ef53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3qaAW3By8bk7yC8fEPKFLyYwedg%3D三国演义剧照
其实有人会在这里问了,诸葛亮为何不闭关,防守巴蜀天堑,专心发展经济恢复国力?
诸葛亮不是不想,实在是不能这样做。此时蜀汉打败一场已经伤筋动骨,巴蜀之地已经是人人披麻戴孝,若是此时闭关锁国,实乃取死之道。
当时蜀汉没有诸葛亮5次积极主动的进攻战略,牢牢地把控住战场的主动权,恐怕蜀汉估计根本撑不了三年就会亡国。
有人不理解战场主动权是什么意思?早在1938年《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当中,毛主席就讲过主动权的见解,说:
“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使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是被打败的危险。本来战略的防御战和内线作战,争取主动较为困难些,而进攻的外线作战,争取主动较为容易一些。”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ef2f84e9fed4c5599116768d4c6604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Qx98ljrOQlCgztGA37aSpM19K24%3D毛主席旧照
英雄所见略同

也就是说,相较于防御一方处处设防,导致分兵致使力量衰减。进攻方可以在任意时间集结任意数量兵力进攻,从而达到局部优势。
诸葛亮5次北伐,曹魏势力都是被动防御,虽然每次成功防守,但在人员战损上,蜀汉依然是占有优势,这导致曹魏不敢轻易出兵进犯蜀汉,确保了蜀汉的发展时间。
毛主席的思想与诸葛亮的主动出击思想不谋而合,可见英雄之间所见略同啊。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8067fb6adea46108561085251f1e33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2BxsHjpd%2BPVuNi2xvUqTiOtmRmFI%3D毛主席旧照
诸葛亮的行为,虽然颇有一副中兴蜀汉的模样,但是他实现国家统一,消灭割据势力的夙愿还是破灭了。在五丈原病逝后,蜀汉自然是撑不了多久就被邓艾攻破。毛主席看到这一幕,无不为此叹惋,但也给出了三点原因,真可谓字字珠玑。
毛主席在谈起诸葛亮的失误时,认为诸葛亮的失败源泉,是在军事战略与人事当中的3个失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29e908e32db4ebe93ad803e8156223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LXq%2Br7M1KGIZ7Mq06q6zQrqfwMw%3D三国演义旧照
缺点一,战略方面的路径依赖错误

早在最开始,诸葛亮就制定了《隆中对》为基本作战方针。也正是在这样的计划下,刘备轻取荆州与益州等等地。
毛主席则认为这一战略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在读到苏洵有关评价诸葛亮时,就写下了精妙的批语: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558e263a2154c31ad99b5feefd85d0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zeIabmdufQ28voIYBA4DxzURcuk%3D三国演义剧照
历来各种学家都十分推崇“隆中对”,为何毛主席要这样说呢?
原来,乍一看荆州益州可以以犄角之势防御,但两者相距千里,中间还隔着大山,若是水路被断,两地分兵的蜀汉必然丧失兵力优势。
果然关羽大意失荆州,父子二人死于孙权手中。蜀汉在水路上的出口,也被孙权势力掐断。接下来刘备发动战争,也有打开局面的意思,只可惜为时已晚。至此诸葛亮北伐的本钱大去其半。可以说,蜀汉灭亡的根本性因素,就在于战略当中的疏漏。
毛泽东谈到此无不感叹:
“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d9f6970a87045048abb03e6b83d122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NRULSo7XJ44gOGOjqYD56Jm%2Fp1s%3D三国演义剧照
缺点二,选人任人有错误

1948年5月中旬,西柏坡,在外面散步回来的毛泽东,泛起孩童心思,偷偷摸摸地走到卫士李银桥的身后,大叫:
“不许动,举起手来!”
突然,李银桥回身做战术动作,擒住毛泽东的双手。
毛泽东挣开后笑着说道:
“你这个卫士组长,我没有选错哩!”
李银桥则是腼腆地说道:
“主席什么时候选错过人啊。”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62033980e27493b98b9994a082053e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taxbKlERMpLMfSsbaqPe%2BKMwLKk%3D李银桥
毛泽东则说:
“我毛泽东一不是释迦摩尼,二不是诸葛亮,就是诸葛亮,也有用错关羽和马谡的时候啊!”
要知道李银桥从小听戏,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一时间有些不解地问道:
“诸葛亮怎么用错了关羽了?”
要知道在众人的印象中,关羽可是武圣,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迹,足以证明他是智勇双全的人物。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25e3475bef54527b03c3d134ed55f9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00xT4Tn0LPhBIJJ5awYjnpLwZJY%3D关羽剧照
毛泽东则回答:
“当初诸葛亮就不该留下关羽守荆州,让关羽守荆州是一着错棋呢!关羽骄傲呢!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丢掉了根据地,丢了荆州,自己也被东吴杀掉了。”
事实也是如此,关羽大意放过化妆成商人的吕蒙,导致被偷袭夺去了荆州。
从而让整个蜀汉不得不行动起来,继而被孙吴给杀的丢盔弃甲。
https://p9-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a039deedda44c9aa1637d4eceabe10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PSPzotylzTPW5SgOtssb8cAQoeA%3D诸葛亮剧照
缺点三,身为主帅对战局不主动做调整与策应。

得到解答的李银桥还有疑问:
“我只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事了街亭。”
毛泽东则是回答:
“这也是诸葛亮用人不当……”
毛泽东读到《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时就点评道:
“初战亮宜亲自临阵。”
认为街亭之战诸葛亮应该大军压境,不应该分散兵力,把属于自己的责任委托他人。
毛泽东认为,街亭本就不该委托马谡进行防守。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5a082aa14ab45d6ac4720d1b17020b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77%2BbxP%2BqXJCFC6%2FijAX6M4U4ncE%3D毛泽东旧照
要知道,虽然马谡学识渊博为人聪慧,但此前一直没有单独领兵的经验,多是任职谋士等工作。这样一个缺少经验的新人,突然就被诸葛亮推上前线,守住一个己方要害地区,这确实有些难为马谡了。
但这也没办法,此时蜀汉实在是人才凋敝,此时诸葛亮也有扶植一下马谡的心思,于是就托大把重要的任务派给马谡。后来大家都知道,曹魏名将张郃进军街亭。马谡慌乱中退守街亭闭门不出。张郃身为曹魏老将,出兵切断山中水源,逼的蜀汉不得不出阵,从而打败马谡夺了街亭,让诸葛亮不得不狠心斩了马谡。
街亭的失守,导致蜀汉此前的所有北伐功绩被一笔勾销,空城计也是诸葛亮为之奈何的补救之计。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67749e31b99409f84f57309fcdedbc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bJvDtQtAm27%2FbnRo0UtL6gYwe5U%3D三国演义空城计剧照


诸葛亮知错,于是他立马改变作风,开始亲自指挥。
毛泽东对此有过批示:“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
说明街亭之战确实让诸葛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可惜为时已晚,事后诸葛亮再度北伐,遇见看穿蜀汉本质的司马懿,就有些无可奈何了。
司马懿笃定了诸葛亮劳师远征,利在速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从此时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失利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还在于诸葛亮过于强调战争手段,主动进攻却又不知休养生息,搞得穷兵黩武民生凋敝,缺乏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综合考量,从而导致诸葛亮北伐整体上的失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935c996ea544e989f237630ea5e6c8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k94tiSFYb%2Bb01Nb5apCc2JljWYE%3D毛主席旧照
主席的胸襟与辩证看待事物的眼光

面对诸葛亮三大失误导致蜀汉灭亡这件事,毛泽东就看得很开。
他还专门在1957年一次会议上提出:
“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可见他对于诸葛亮是没有恶感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dd06b7767ba456ab38d36a5f02ff43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667665&x-signature=zz9Tu5fZJbty1XzglsIFzGViZvs%3D毛主席旧照
结语

诸葛亮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他有忠义理智信等好的方面,也有主观缺失性等坏的方面。
总体上毛泽东对于诸葛亮的评判是客观且真实的。
诸葛亮是一名善于分析敌我形势,战术素养优秀,对于战机把握敏感的将领,在如今的战场上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38028437193392654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诸葛亮无法统一天下,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